《景岳全书》 - 温病暑病(三十三) 温病暑病之作,本由冬时寒毒内藏,故至春发为温病,至夏发为暑病,此以寒毒所化,故总谓之伤寒。仲景曰∶发热,不恶寒而渴者,温病也。暑病则尤甚矣。盖暑病者,即热病也,是虽与寒证不同,然亦因时而名,非谓其病... 明灯医学 2022-03-01 1.7W #景岳全书
《景岳全书》 - 伤寒三表法(三十) 伤寒者,危病也。治伤寒者,难事也。所以难者,亦惟其理有不明,而不得其要耳。所谓要者,亦惟正气、邪气二者之辩而已,使能知正气之虚实,邪气之浅深,则尽之矣。夫寒邪外感,无非由表而入里,由表而入者,亦必由... 明灯医学 2022-03-01 1.8W #景岳全书
《景岳全书》 - 寒中亦能散表(二十九) 夫寒中者所以清火,何以亦能散表?盖阳亢阴衰者,即水亏火盛也,水涸于经,安能作汗?譬之干锅赤裂,润自何来?但加以水,则郁蒸沛然,而气化四达。夫汗自水生,亦犹是也,如前论言补阳补阴者,宜助精气也;此论言... 明灯医学 2022-03-01 1.9W #景岳全书
《景岳全书》 - 补中亦能散表(二十八) 夫补者所以补中,何以亦能散表?盖阳虚者,即气虚也,气虚于中,安能达表,非补其气,肌能解乎?凡脉之微弱无力,或两寸短小而多寒者,即其证也,此阳虚伤寒也。阴虚者,即血虚也,血虚于里,安能化液,非补其精,... 明灯医学 2022-03-01 2.1W #景岳全书
《景岳全书》 - 论虚邪治法(二十七) 凡伤寒治法,在表者宜散,在里者宜攻,此大则也。然伤寒死生之机,则全在虚实二字,夫邪之所凑,其气必虚,故伤寒为患,多系乘虚而入者。时医不察虚实,但见伤寒,则动曰伤寒无补法,任意攻邪。殊不知可攻而愈者,... 明灯医学 2022-03-01 1.9W #景岳全书
《景岳全书》 - 论伤寒古治法(二十二) 凡伤寒治法,必当先知经络次序,如一日在太阳,则为发寒、头痛等证;二日在阳明,则为目痛、鼻干、不眠等证;三日在少阳,则为耳聋、胁痛、寒热、口苦等证;四日在太阴,则为腹满自利等证;五日在少阴,则为舌干口... 明灯医学 2022-03-01 1.9W #景岳全书
《景岳全书》 - 三阳阴证辩(二十) 足太阳膀胱经病,凡发热头痛,腰脊强,肩背痛,脉浮紧者,是皆太阳证也。若肩背畏寒,恶心欲呕,或眼目无神,不欲见人,喜暗畏明,眼眶酸涩,或喜向壁卧,或戴眼上视,或头倾身痛,甚或颜色清白,隐见青黑,或丹田... 明灯医学 2022-03-01 1.8W #景岳全书
《景岳全书》 - 饮水(十九) 凡伤寒饮水,因内水消竭,欲得外水自救,若大渴欲饮一升,止可与一碗,常令不足,不可太过。若恣饮过量,使水停心下,则为水结胸,留于胃则为噎、为哕,溢于皮肤则为肿,蓄于下焦则为癃,渗于肠间则为痢下,皆饮水... 明灯医学 2022-03-01 2.0W #景岳全书
《景岳全书》 - 看目(十七) 夫治伤寒须观两目,或赤或黄,赤者为阳证,若兼六脉洪大有力,或躁而渴者,其热必甚,轻则三黄石膏汤,重则大承气之类主之。 凡目色清白,而无昏冒闪烁之意者,多非火证,不可轻用寒凉。 眼眵多结者,必因有火。... 明灯医学 2022-03-01 1.6W #景岳全书
《景岳全书》 - 舌色辩(十八) 舌为心之官,本红而泽,凡伤寒三四日以后,舌上有苔,必自润而燥,自滑而涩,由白而黄,由黄而黑,甚至焦干,或生芒刺,是皆邪热内传,由浅入深之证也。故凡邪气在表,舌则无苔,及其传里,则津液干燥而舌苔生矣。... 明灯医学 2022-03-01 2.0W #景岳全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