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 - 51.温病遗方 《伤寒论》中原有温病,浑同于六经分篇之中,均名之为伤寒,未尝明指为温病也。况温病之原因各殊,或为风温,或为湿温,或为伏气成温,或为温热,受病之因既不同,治法即宜随证各异。有谓温病入手经不入足经者,有... 明灯中医 2022-02-28 1.9W #医学衷中参西录
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 - 57.论革脉之形状及治法 革脉最为病脉中之险脉,而人多忽之,以其不知革脉之真象,即知之亦多不知治法也。其形状如按鼓革,外虽硬而中空,即弦脉之大而有力者。因其脉与弦脉相近,是以其脉虽大而不洪(无起伏故不洪),虽有力而不滑(中空... 明灯中医 2022-02-28 1.9W #医学衷中参西录
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 - 53.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及冬不藏精春必病温治法 尝读《内经》有“冬伤于寒,春必病温”之语,此中原有深义,非浅学人所易窥测也。乃笃信西说者,据病菌潜伏各有定期之说,谓病菌传于人身,未有至一月而始发动者,况数月乎?因此一倡百和,遂谓《内经》皆荒渺之谈... 明灯中医 2022-02-28 2.1W #医学衷中参西录
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 - 50.不分经之病理中丸证、竹叶石膏汤证 伤寒病六经分治之外,又有不分经之病,附载于伤寒分经之后者,又宜择其紧要者,详为诠解,而后学治伤寒者,自能应变无穷也。 《伤寒论》原文∶大病瘥后,喜唾,久不了了者,胸上有寒,当以丸药温之,宜理中丸。... 明灯中医 2022-02-28 2.1W #医学衷中参西录
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 - 44.少阴病大承气汤证 《伤寒论》原文∶少阴病,自利清水,色纯青,心下必痛,口干燥者,急下之,宜大承气汤。 此证乃伏气之热窜入肝肾二经也。盖以肾主闭藏,肝主疏泄,肾为二便之关,肝又为肾行气,兹因伏气之热,窜入肾兼窜入肝,则... 明灯中医 2022-02-28 2.1W #医学衷中参西录
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 - 42.少阴病真武汤证 《伤寒论》原文∶少阴病,二、三日不已,至四、五日,腹痛,小便不利,四肢沉重疼痛,自下利者,此为有水气。其人或咳,或小便利,或下利,或呕者,真武汤主之。 【真武汤方】茯苓三两,芍药三两,生姜三两切,白... 明灯中医 2022-02-28 2.4W #医学衷中参西录
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 - 37.少阴病当灸及附子汤证 《伤寒论》原文∶少阴病得之一、二日,口中和,其背恶寒者,当灸之,附子汤主之。 陈修园曰∶此宜灸鬲关二穴以救太阳之寒,再灸关元一穴以助元阳之气。 元阳存于何处?盖人身有两气海,《内经》谓膈上为气海,此... 明灯中医 2022-02-28 1.8W #医学衷中参西录
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 - 36.少阴病黄连阿胶汤证 《伤寒论》原文∶少阴病得之二、三日以上,心中烦,不得卧,黄连阿胶汤主之。 二、三日以上,即一日也,合一二三日而浑言之即初得也。细绎其文,是初得即为少阴病,非自他经传来也。其病既非自他经来,而初得即有... 明灯中医 2022-02-28 2.2W #医学衷中参西录
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 - 33.太阴病坏证桂枝加芍药汤及桂枝加大黄汤证 太阴之证,不必皆由少阳传来也,又间有自太阳传来者。然自少阳传来,为传经次第之正传,自太阳传来则为误治之坏证矣。 《伤寒论》原文∶本太阳病,医反下之,因而腹满时痛者,属太阴也,桂枝加芍药汤主之;大实痛... 明灯中医 2022-02-28 2.3W #医学衷中参西录
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 - 31.太阴病桂枝汤证 太阴之病,有时可由汗解者,然必须病机有外越之势,原非强发其汗也。 《伤寒论》原文∶太阴病脉浮者,可发汗,宜桂枝汤。 脉浮者,乃太阴之病机外越,原可因其势而导之,故可服桂枝汤以发其汗也。若其脉之浮而有... 明灯中医 2022-02-28 1.8W #医学衷中参西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