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脾胃论》 - 胃气下溜五脏气皆乱其为病互相出见论 黄帝曰∶何谓逆而乱?岐伯曰∶清气在阴,浊气在阳,营气顺脉,卫气逆行,清浊相干,乱于胸中,是为大 。故气乱于心,则烦心密嘿, 首静伏。乱于肺,则 仰喘喝,按手以呼。乱于肠胃,则为霍乱。乱于臂胫,则为四... 明灯中医 2022-02-28 2.3W #脾胃论
《脾胃论》 - 凡治病当问其所便 《黄帝针经》云∶中热消瘴则便寒,寒中之属则便热。胃中热则消谷,令人悬心善饥,脐以上皮热;肠中热,则出黄如糜,脐以下皮寒。胃中寒,则腹胀;肠中寒,则肠鸣飧泄。 胀;肠中热,胃中寒,则胀而且泄。非独肠中... 明灯中医 2022-02-28 2.6W #脾胃论
《脾胃论》 - 随时加减用药法 浊气在阳,乱于胸中,则 满闭塞,大便不通。夏月宜少加酒洗黄柏大苦寒之味,冬月宜加吴茱萸大辛苦热之药以从权,乃随时用药,以泄浊气之不降也。借用大寒之气于甘味中,故曰甘寒泻热火也。亦须用发散寒气,辛温之... 明灯中医 2022-02-28 2.4W #脾胃论
《脾胃论》 - 脾胃虚弱随时为病随病制方 夫脾胃虚弱,必上焦之气不足,遇夏天气热盛,损伤元气,怠惰嗜卧,四肢不收,精神不足,两脚痿软,遇早晚寒厥,日高之后,阳气将旺,复热如火,乃阴阳气血俱不足,故或热厥而阴虚,或寒厥而气虚。口不知味,目中溜... 明灯中医 2022-02-28 2.2W #脾胃论
《脾胃论》 - 《内经》、仲景所说脾胃 着议处方已详矣,然恐或者不知其源,而无所考据,复以《黄帝内经》、仲景所说脾胃者列于下。 《太阴阳明论》云∶太阴阳明为表里,脾胃脉也,生病而异者何也?岐伯曰∶阴阳异位,更虚更实,更逆更从,或从内,或从... 明灯中医 2022-02-28 2.8W #脾胃论
《脾胃论》 - 升阳益胃汤 黄 (二两) 半夏(汤洗,此一味脉涩者宜用) 人参(去芦) 甘草(炙,以上各一两) 防风(以其秋旺,故以辛温泻之) 白芍药 羌活 独活(以上各五钱) 橘皮(连瓤,四钱) 茯苓(小便利、不渴者勿用)... 明灯中医 2022-02-28 2.6W #脾胃论
《脾胃论》 - 脾胃虚实传变论 《五脏别论》云∶胃、大肠、小肠、三焦、膀胱,此五者,天气之所生也。其气象天,故泻而不藏,此受五脏浊气,名曰传化之府,此不能久留,输泻者也。所谓五脏者,藏精气而不泻也,故满而不能实;六腑者,传化物而不... 明灯中医 2022-02-28 3.0W #脾胃论
《脉经》 - 上足三阳脉 前如内者,足厥阴也。动,苦少腹痛,月经不利,子脏闭。前如内者,足厥阴也。动,苦少腹痛与腰相连,大便不利,小便难,茎中痛,女子月水不利,阴中寒,子门壅绝内,少腹急;男子疝气,两丸上入,淋也。针入六分,... 明灯中医 2022-02-28 3.7W #脉经
《脉经》 - 平痈肿肠痈金疮侵淫脉证第十六 脉数,身无热,内有痈也。一云腹无积聚身体(一本作无)热脉数此为肠有脓。薏苡附子败酱汤主之。 诸浮数脉,应当发热,而反洒淅恶寒,若有痛处,当发其痈。 脉微而迟,必发热,弱而数,为振寒,当发痈肿。 脉浮... 明灯中医 2022-02-28 3.3W #脉经
《脉经》 - 平五脏积聚脉证第十二 问曰:病有积、有聚、有系气(系一作谷,下同),何谓也? 师曰:积者,脏病也,终不移;聚者,腑病也,发作有时,展转痛移,为可治;系气者,胁下痛,按之则愈,愈复发为系气。夫病已愈,不得复发,今病复发,即... 明灯中医 2022-02-28 3.0W #脉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