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科证治全书》 - 疣 (一名枯筋箭。) 初起如赤豆,渐渐微槁,日久破裂钻出筋头,蓬松枯槁如花之蕊,多生于手足胸乳之间,系之,或为丸常服;外用铜钱一个套疣上,以草纸穣代艾作七纠灸之,次日即落。如疣大者则将草纸蘸湿套在疣上,... 明灯中医 2022-03-01 1.7W #外科证治全书
《外科证治全书》 - 瘿瘤 大者为瘿,小者为瘤。瘿证蒂小而下垂,瘤证顶小而根大。瘿多生于肩项两颐,瘤则随处可瘤证易治,瘿证鲜有瘥者。瘿证内用开结散、内府神效方,外用蛛丝缠法,或甘草缩法,缓缓消磨亦能缩愈。切勿轻用刀、针,致血出... 明灯中医 2022-03-01 2.5W #外科证治全书
《外科证治全书》 - 痼发 此证多生于手足掌心,或腰腿臂下伸缩动处,疼如痛风,漫肿无头,其色淡红,憎寒发热,汗之,敷赤豆散。如表解,则用加味解酲汤少加乳香、没药消之,溃后亦然。贴洞天膏。 一由感受天地不正之厉气,壅遏肌表,宜用... 明灯中医 2022-03-01 2.2W #外科证治全书
《外科证治全书》 - 小儿遗毒 遗毒者,乃儿在胞胎禀受父母精血遗毒,故既生之后热汤洗浴,或着烘熏衣服,外热触动内肉破烂,啼叫不安,治之宜早。内用土茯苓汤,调人中黄细末四、五分服之,日进数次。外破烂处,以蜜炙黄柏细末干掺之,或以滑石... 明灯中医 2022-03-01 2.5W #外科证治全书
《外科证治全书》 - 杨梅疮 一名广疮,因其毒出岭南;一名时疮,以时气乖变,邪气凑袭之故;一名翻花疮,因其缠绵夹湿而生白泡。有形如赤豆,嵌于肉内,坚硬如铁,名杨梅痘。有形如风豆作痒,名杨梅疹。有先起红晕后发斑点,名杨梅斑。有色红... 明灯中医 2022-03-01 2.0W #外科证治全书
《外科证治全书》 - 足部证治(计十八证) 筋脉踝下曰足。足背曰跗,一名足趺,俗名足面。足后跟曰跟。足指曰趾,趾者别于手也。 足之为聚纹毛。足下面着地者为踵,俗名脚底版。 足大趾外侧属肝,内侧属脾,脾筋、脉皆起于足大趾,隐白穴为脾井,溜于节后... 明灯中医 2022-03-01 2.5W #外科证治全书
《外科证治全书》 - 胫部证治(计十一证) 筋脉详见后足部筋脉中。 □ 三里发,生膝下三寸外侧前廉两肋间,初肿,形如牛眼,拘急冷痛,其色青黑,溃出紫血稀,胫骨与足后跟骨相接处,初如核桃,其硬如物打磕 之状。附骨疽,生内踝骨之上三寸,系三阴交穴... 明灯中医 2022-03-01 1.8W #外科证治全书
《外科证治全书》 - 后阴证治(计六证) 筋脉后阴,(即肛门。)手太阴肺、手阳明大肠所主之地。 尻,(尾 骨曰尻。)足少阳胆经结尻。 臀,(尻旁大肉。)足太阳膀胱脉贯臀,筋亦结臀。 □ 鹳口疽、坐马痈、生尾尻高骨尖处。臀痈、臀疽、生臀肉浓处... 明灯中医 2022-03-01 2.4W #外科证治全书
《外科证治全书》 - 前阴证治(计二十二证) 筋脉前阴,(即阴器,男女同。)足太阴脾筋、足阳明胃筋聚阴器。足厥阴肝筋脉结阴器络诸毛际,(小腹下,横骨间,丛毛之际也。)宗筋会于毛际。足阳明胃筋脉入毛际。足少阳胆脉绕毛际。 □ 生肾囊之旁,大腿根里... 明灯中医 2022-03-01 2.5W #外科证治全书
《外科证治全书》 - 股部证治(计四证) 筋脉股,(臀下曰股,股之内侧曰阴股。足三阳筋脉循外股,足三阴筋脉循阴股。)详见足部筋脉中。 □ 附骨疽,生大腿外侧。咬骨疽,生大腿内侧。伏兔疽,生大腿正面,用力肉高处。肛门痈,生大腿肚。箕门痈,生大... 明灯中医 2022-03-01 2.2W #外科证治全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