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丹溪心法》 - 吐血十八 吐血,阳盛阴虚,故血不得下行。因火炎上之势而上出,脉必大而芤,大者发热,芤者血滞之动,痰不下降,四物汤为主,加痰药、火药;先痰嗽后见红,多是痰积热,降痰火为急;痰嗽涎带血出,此是胃口清血热蒸而出,重... 明灯中医 2022-02-27 2.2W #丹溪心法
《丹溪手镜》 - 头痛(二十六) 三阳俱头痛。太阳脉浮,葛根葱白汤;少阳脉弦,柴胡汤;阳明脉长,承气汤。 三阴无头痛,惟厥阴脉会于巅,有头痛干呕涎沫,吴茱萸汤主之。 小便清者,热不在里,可发散之。 不大便者,有热头痛,可下之。 不治... 明灯中医 2022-02-27 2.0W #丹溪手镜
《丹溪心法》 - 咳嗽十六(附肺痿肺痈) 咳嗽有风寒、痰饮、火、劳嗽、肺胀。春作是春升之气,用清凉药,二陈加薄、荆之类;夏是火气炎上,最重用芩、连;秋是湿热伤肺;冬是风寒外来,以药发散之后,用半夏逐痰,必不再来。风寒,行痰开腠理,用二陈汤加... 明灯中医 2022-02-27 2.1W #丹溪心法
《丹溪心法》 - 瘟疫五(附大头天行病) 瘟疫,众人一般病者是,又谓之天行时疫。治有三法,宜补、宜散、宜降,热甚者加童便三酒中。 【入方】 大黄 黄连 黄芩 人参 桔梗 防风 苍术 滑石 香附 人中黄 上为末,神曲糊丸。每服六七十丸,分气血... 明灯中医 2022-02-27 2.2W #丹溪心法
《丹溪手镜》 - 烦热(十九) 无时而歇,非比发热时发时止。 烦热与发热,二者俱表也。 曰病患烦热汗出而解;又曰发热已解,半日许复烦,再与桂枝汤;又曰,服桂枝反烦不解,先刺风池、风府,再与桂枝。... 明灯中医 2022-02-27 1.8W #丹溪手镜
《丹溪心法》 - 中湿四 《本草》云∶苍术治湿,上下部皆可用。二陈汤中加酒芩、羌活、苍术,散风行湿。脾胃受湿,沉困无力,怠惰好卧。去痰须用白术。上部湿,苍术功烈;下部湿,宜升麻提之。 外湿宜表散,内湿宜淡渗。若燥湿,以羌活胜... 明灯中医 2022-02-27 2.1W #丹溪心法
《丹溪手镜》 - 手足汗(二十四) 手足汗属阳明胃。 热聚于胃,是津液傍达,必大便硬,或谵语,可下。 寒中于胃,阳明中寒,不能食,小便不利,大便初硬后溏,不可下。... 明灯中医 2022-02-27 2.2W #丹溪手镜
《丹溪手镜》 - 自汗(二十一) 风邪干卫,自汗表虚,脉浮而无力,桂枝和之。 暑邪干卫,中 自汗,恶寒身热而渴,脉虚,白虎主之。 湿邪干卫,多汗而厥,脉濡沉,此其风湿甚者,白虎加苍术。 风湿自汗,脉弦,宜葳蕤汤,彻其热也。 寒渐入里... 明灯中医 2022-02-27 2.0W #丹溪手镜
《丹溪手镜》 - 寒热往来(十三) 往来寒热者,日至四五套或十套也,皆正邪分争也。 表也,寒热,热多寒少,无里证,宜桂枝麻黄各半汤。 半表半里也,寒热宜小柴胡,有里证宜大柴胡。 亡阳也,脉微弱,热多寒少,不可汗,宜桂枝二越婢一汤。 血... 明灯中医 2022-02-27 1.8W #丹溪手镜
《丹溪心法》 - 霍乱十二 内有所积,外有所感,致成吐泻,仍用二陈汤加减作吐以提其气。此非鬼神,皆属饮食,前人确论,乃阳不升,阴不降,垂隔而成。切莫与谷食,虽米饮一呷,入口即死。必待吐泻过二三时,直至饥甚,方可与稀粥食之,脉多... 明灯中医 2022-02-27 1.9W #丹溪心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