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四圣心源》 - 石芤 石芤者,阴阳之虚也。阳气不降,则肾脉石,阴气不升,则心脉芤。石则外虚而内实,芤则外实而内虚。 石者,气虚而不蛰也。阳体虚而阴体实,水中无气,凝冱而沉结,所以石也。平人气象论:平人之常气禀于胃,胃者,... 明灯中医 2022-03-01 1.9W #四圣心源
《四圣心源》 - 缓紧 缓紧者,阴阳之情也。缓为阳而紧为阴。 缓者,戊土之气也。脉法:趺阳脉迟而缓,胃气如经也。曰:卫气和,名曰缓,营气和,名曰迟。曰:寸口脉缓而迟,缓则阳气长,迟则阴气盛。以土居四象之中,具木火之气而不至... 明灯中医 2022-03-01 2.0W #四圣心源
《四圣悬枢》 - 阳明经证(当前章节内容组合) 目痛鼻干 阳明以燥金主令,足阳明以戊土而化气于燥金,太阴胜则阳明化气而为湿,阳明胜则太阴化气而为燥,故阳明之经,易于病燥。 温病冬水失藏,相火升炎,胃津既涸,脾精亦亡,太阴之湿,久化阳明之燥。春夏... 明灯中医 2022-03-01 2.1W #四圣悬枢
《四圣心源》 - 长短 长短者,阴阳之形也。长为阳而短为阴。阳升于木火,故肝脉沉滑而长,心脉浮滑而长;阴降于金水,故肺脉浮涩而短,肾脉沉涩而短也。人莫不病发于阴进,而病愈于阳长,阴进则脉短,阳长则脉长,故长则气治,而短则气... 明灯中医 2022-03-01 2.2W #四圣心源
《四圣悬枢》 - 风寒异邪 四时感伤之因,有风有寒。寒者,天地之阴气,风者,天地之阳气。阳主开,阴主阖,伤于寒者,皮毛开而寒束之,故窍闭而无汗;中于风者,皮毛闭而风泄之,故窍开而有汗。 气统于肺,金性清凉而降敛;血司于肝,木性... 明灯中医 2022-03-01 2.0W #四圣悬枢
《四圣悬枢》 - 病原同异 温病之原,起于冬不藏精,伤其寒水之令,故春夏病感,必是内热。但冬伤于寒,春夏必病温热,而春夏之温热,不必皆冬伤于寒。其冬伤于寒而病温热者,自是内热,其不冬伤于寒而病温热者,未可定谓之内热也。病与温疫... 明灯中医 2022-03-01 1.9W #四圣悬枢
《四圣心源》 - 二十四脉(当前章节内容组合) 浮沉 浮沉者,阴阳之性也。《难经》:呼出心与肺,吸入肾与肝,呼吸之间,脾受谷味也,其脉在中。阳性浮而阴性沉,呼出为阳,心肺之气也;吸入为阴,肾肝之气也。 心肺之脉俱浮,浮而散大者,心也,浮而短涩者... 明灯中医 2022-03-01 2.1W #四圣心源
《四圣悬枢》 - 温病根原 《素问·阴阳应象论》:冬伤于寒,春必病温。《生气通天论》:阴阳之要,阳秘乃固,阳强不能密,阴气乃绝。阴平阳秘,精神乃治,阴阳离决,精气乃绝。因于露风,乃生寒热。是以冬伤于寒,春必病温。《金匮真言论》... 明灯中医 2022-03-01 2.2W #四圣悬枢
《四圣心源》 - 脏腑脉象 五藏为阴,六府为阳,阴阳既殊,脉象攸分。肝脉弦,心脉洪,脾脉缓,肺脉涩,肾脉沉。其甚者为藏,其微者为府。 《难经》:心脉急甚者,肝邪干心也,微急者,胆邪干小肠也。心脉大甚者,心邪自干心也,微大者,小... 明灯中医 2022-03-01 1.9W #四圣心源
《四圣心源》 - 四时脉体 天地之气,生长于春夏,收藏于秋冬。人与天地同气也,阳气生长,则脉浮升,阴气收藏,则脉沉降。是以春之脉升,夏之脉浮,秋之脉降,冬之脉沉。 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:天地之变,阴阳之应。彼春之暖,为夏之暑,... 明灯中医 2022-03-01 2.1W #四圣心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