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景岳全书》 - 阴阳证变(四十一) 太监刘关,患发背,肿痛色紫,诊其脉息沉数。陈良甫云∶脉细发热而痛者,发于阳也。且疮疡赤甚则紫,即火极似水也。询之,尝服丹石药半载,乃积温成热所致。遂以内疏黄连汤再服,稍平。更用排脓消毒药乃猪蹄汤、太... 明灯中医 2022-03-01 2.3W #景岳全书
《景岳全书》 - 小便淋涩不利(三十六) 立斋曰∶疮疡,小便淋漓频数,或茎中涩者,肾经亏损之恶证也,宜用加减八味丸,以补阴。足胫逆冷者,宜用八味丸,以补阳。若小便频数而黄者,宜用四物汤加参、术、麦门、五味,以滋肺肾。若小便短而少者,宜用补中... 明灯中医 2022-03-01 2.2W #景岳全书
《景岳全书》 - 大便秘结(三十五) 立斋曰∶疮疡大便秘结,若作渴饮冷,其脉洪数而有力者,属实火,宜用内疏黄连汤。 若口干饮汤,其脉浮大而无力者,属气虚,宜八珍汤。若肠胃气虚而燥而不通者,宜用十全大补汤培养之。若疮证属阳,或因入房伤肾,... 明灯中医 2022-03-01 2.1W #景岳全书
《景岳全书》 - 作渴(三十三) 李氏曰∶人病疽多有,愈后发渴而不救者,十有八九;或先渴而后患疽者,尤为难治。急用加减八味丸可免前患。若疽安而渴者,服此丸则渴止。疽安而未渴者,预服此丸,则永不生渴。或未发疽而先发渴者,服此不惟渴止,... 明灯中医 2022-03-01 2.3W #景岳全书
《景岳全书》 - 舍时从证(十七) 立斋曰∶经云∶诸痛痒疮,皆属于心。若肿赤烦躁,发热大痛,饮冷便秘作渴,脉洪数实者,为纯阳,虽在严冬之时,必用大苦寒之剂,以泻热毒。若不肿不痛,脉细皮寒,泻利肠鸣,饮食不入,呕吐无时,手足厥冷,是为纯... 明灯中医 2022-03-01 2.2W #景岳全书
《景岳全书》 - 发热烦躁(三十一) 王太仆曰∶大寒而甚,热之不热,是无火也,当治其心。大热而甚,寒之不寒,是无水也,热动夏止,悠忽往来,时动时止,是无水也,当补其肾。故心盛则生热,肾盛则生寒。 肾虚则寒动于中,心虚则热收于内。又热不胜... 明灯中医 2022-03-01 2.5W #景岳全书
《景岳全书》 - 溃疡有余(二十八) 溃疡有余之证,其辩有四∶盖一以元气本强,火邪本盛,虽脓溃之后,而内热犹未尽除,或大便坚实而能食,脉滑者。此其形气病气俱有余,仍宜清利,不宜温补。火退自愈,亦善证也。一以真阴内亏,水不制火,脓既泄而热... 明灯中医 2022-03-01 2.1W #景岳全书
《景岳全书》 - 溃疡(二十七) 立斋曰∶脓熟不溃者,阳气虚也,宜补之。瘀血不腐者,宜大补阳气,更以桑木灸之。 脓清不敛者,气血俱虚,宜大补。脓后食少无睡,或发热者,虚也,宜补之。倦怠懒言,食少不睡者,虚也,宜补之。寒气袭于疮口,不... 明灯中医 2022-03-01 2.8W #景岳全书
《景岳全书》 - 肿疡不足(二十六) 汪太夫人,年逾八十,脑疽已溃,发背继生,头如粟米,脉大无力。此膀胱经湿热所致,然脉大无力,乃血气衰也。遂以托里消毒散数服,稍可。更加参 之剂。虽疮起而作渴,此气血虚甚,以人参、黄 各一两,当归、熟地... 明灯中医 2022-03-01 2.1W #景岳全书
《景岳全书》 - 温补按则(十九) 留都郑中翰,仲夏患发背,已半月。疮头十余枚,皆如粟许,漫肿坚硬,根如大盘,背重如负石,即隔蒜灸五十余壮,其背顿轻,彼因轻愈,不守禁忌,三日后大作,疮不起发,但苦作痛。用活命饮四剂,势少退。用香砂六君... 明灯中医 2022-03-01 2.8W #景岳全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