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景岳全书》 - 定痛(二十) 齐氏曰∶疮疽之证候不同,凡寒热虚实,皆能为痛,故止痛之法,殊非一端。世人皆谓,乳没珍贵之药,可住疼痛,而不知临病制宜,自有方法。盖热毒之痛者,以寒凉之药折其热,而痛自止也。寒邪之痛,以温热之剂熨其寒... 明灯中医 2022-03-01 2.1W #景岳全书
《景岳全书》 - 围药(十五) 《内经》云∶五脏不和,九窍不通,六腑不和,则留结为痈。又云∶形伤痛,气伤肿。此则脏腑不和,而疮发于外也,明矣。若涂贴寒凉,岂能调合脏腑,宣通气血耶。若其肿痛热渴,脉滑数而有力,证属纯阳者,宜内用济阴... 明灯中医 2022-03-01 2.0W #景岳全书
《景岳全书》 - 脓针辩(十二) 齐氏曰∶若发肿都软而不痛者,血瘤也。发肿日渐增长而不大热,时时牵痛者,气瘤也。气结微肿,久而不消,后亦成脓,此是寒热所为也。留积经久,极阴生阳,寒化为热,以此溃者,必多成 ,宜早服内塞散以排之。又凡... 明灯中医 2022-03-01 2.2W #景岳全书
《景岳全书》 - 浅深辩(六) 齐氏《精义》曰∶疮候多端,欲辩浅深,直须得法。简而论之,则疮疽概举有三∶肿高而软者,发于血脉;肿下而坚者,发于筋骨;皮肉之色不变者,发于骨髓。又曰∶凡疗疮疽,以手按摇疮肿,根牢而大者,深也;根小而浮... 明灯中医 2022-03-01 2.7W #景岳全书
《景岳全书》 - 虚实(五) 齐氏曰∶疮疽之证,有脏腑气血上下,真邪虚实不同也,不可不辩∶如肿起坚硬,脓稠者,疮疽之实也;肿下软慢,脓稀者,疮疽之虚也;大便硬,小便涩,饮食如故,肠满膨胀,胸膈痞闷,肢节疼痛,口苦咽干,烦躁多渴,... 明灯中医 2022-03-01 2.3W #景岳全书
《景岳全书》 - 脉候(二) 浮数之脉,应发热,其不发热而反恶寒者,若有痛处,痈疽之谓也。 洪大之脉,其主血实,积热疮肿。凡洪大者,痈疽之病进也。脓未成者,宜下之。脓溃之后,脉见洪大,则难治。若兼自利,尤有凶候。 数脉主热,浮而... 明灯中医 2022-03-01 2.2W #景岳全书
《景岳全书》 - 痘疮下论列方(六十八) 保元汤(痘一) 调元汤(痘二)十全大补汤(补二十) 调中汤(小三)五福饮(新补六) 五味异功散(补四)养中煎(新热四) 七福饮(新补七)六味异功煎(新热七) 温胃饮(新热五)三阴煎(新补十一) 九味... 明灯中医 2022-03-01 2.2W #景岳全书
《景岳全书》 - 痘家药忌(六十七) 人参、黄 ,皆补气助阳之剂,凡痘色白陷者宜用之,若红紫壮实者,用之则愈热而毒愈炽,红紫者转为枯黑,反甚矣。 白术能燥湿,专补气分,亦能闭气,多用则润,气不行,痘难成浆,助阳生火,亦难收敛。 茯苓、猪... 明灯中医 2022-03-01 2.4W #景岳全书
《景岳全书》 - 疳蚀疮(六十五) 陈氏曰∶凡痘疮已靥未愈之间,五脏未实,肌肉尚虚,血气未复,被风邪所搏,则津液涩滞,遂成疳蚀,宜用雄黄散、绵茧散等药治之。久而不愈,则多致不起。 薛氏曰∶前方乃解毒杀虫之剂,若毒发于外,元气未伤者,用... 明灯中医 2022-03-01 2.3W #景岳全书
《景岳全书》 - 发泡(五十六) 痘疮发泡亦与黑陷相类,虽一以外出,一以外入,形有不同,而邪气留结,毒则一也。或发水泡,或发血泡,或赤或紫或黑,但见此证,十无一生。然亦有似泡而实非者,不可不辩。或其人身上原有破伤,或疮疖未痊,或虽痊... 明灯中医 2022-03-01 2.3W #景岳全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