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景岳全书》 - 发狂(三十六) 伤寒发狂,本阳明实热之病,然复有如狂证者,虽似狂而实非狂,此中虚实相反,最宜详辩,不可忽也。凡实热之狂,本属阳明,盖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,阳邪传入胃腑,热结不解,因而发狂。《内经·阳明脉解篇》曰∶胃者... 明灯中医 2022-03-01 1.7W #景岳全书
《景岳全书》 - 发黄(三十五) 凡发黄黄胆等证,多由湿热。如小水不利,或黄或赤,或小腹胀满不痛,或大便实而渴甚,脉来沉实有力,皆湿热之证。轻则茵陈五苓散,重则茵陈汤,分利小便,清血泻火,则黄自退矣。然黄有阴证及诸治法,俱详黄胆门,... 明灯中医 2022-03-01 1.9W #景岳全书
《景岳全书》 - 论古法通变(二十三) 凡用药处方,最宜通变,不可执滞。观仲景以麻黄汤治太阳经发热头痛,脉浮无汗之伤寒,而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亦用之;太阳与阳明合病,喘而胸满者亦用之,此麻黄汤之通变也。又如桂枝汤,本治太阳经发热汗出之中风... 明灯中医 2022-03-01 1.9W #景岳全书
《景岳全书》 - 发斑(三十四) 发斑证,轻则如疹子,重则如锦纹。其致此之由,虽分数种,然总由寒毒不解而然。如当汗不汗,则表邪不解;当下不下,则里邪不解;当清不清,则火盛不解;当补不补,则无力不解;或下之太早,则邪陷不解;或以阳证误... 明灯中医 2022-03-01 2.2W #景岳全书
《景岳全书》 - 伤寒无补法辩(三十一) 按伤寒一证,惟元气虚者为最重,虚而不补,何以挽回?奈何近代医流,咸谓伤寒无补法。此一言者,古无是说,而今之庸辈,动以为言,遂致老幼相传,确然深信,其为害也,不可胜纪。兹第以一岁之事言之,如万历乙巳岁... 明灯中医 2022-03-01 1.8W #景岳全书
《景岳全书》 - 治法(二十六) 凡治伤寒,不必拘于日数,但见表证,即当治表,但见里证,即当治里,因证辩经,随经施治,乃为良法。若表邪未解,即日数虽多,但有表证而脉见紧数者,仍当解散,不可攻里也。若表邪已轻,即日数虽少,但有里证而脉... 明灯中医 2022-03-01 2.3W #景岳全书
《景岳全书》 - 麻黄桂枝辩(二十四) 按∶《伤寒论》曰∶太阳病,头痛,发热,恶寒,体痛,呕逆,脉阴阳俱紧,无汗而喘者,名为伤寒,麻黄汤主之。曰∶太阳病,头痛,发热,汗出,恶风,脉缓者,名为中风,桂枝汤主之。 此以无汗脉紧者为伤寒,故用麻... 明灯中医 2022-03-01 1.7W #景岳全书
《景岳全书》 - 论今时皆合病并病(二十五) 余究心伤寒已久,初见合病并病之说,殊有不明,而今始悉之。夫所谓合病者,乃二阳、三阳同病,病之相合者也。并病者,如太阳先病不解,又并入阳明、少阳之类也。观仲景曰∶二阳并病,太阳初得病时,发其汗,汗先出... 明灯中医 2022-03-01 1.8W #景岳全书
《景岳全书》 - 再论阴证阳证及李子建《伤寒十劝》之害(二十一) 天地间死生消长之道,惟阴阳二气尽之,而人力挽回之权,亦惟阴阳二字尽之,至于伤寒一证,则尤切于此,不可忽也。第伤寒之阴证阳证,其义有二,所谓二者,曰经有阴阳,证有阴阳也。 经有阴阳,则三阳为阳证,三阴... 明灯中医 2022-03-01 1.9W #景岳全书
《景岳全书》 - 论汗(十四) 仲景《论》曰∶寸口脉浮而紧,浮则为风,紧则为寒,风则伤卫,寒则伤荣,荣卫俱病,骨节烦疼,当发其汗也。 曰∶三阳皆受病,未入于府者,可汗而已。详见前六经证中。 曰∶太阳病,脉浮紧,无汗发热,身疼痛,八... 明灯中医 2022-03-01 2.3W #景岳全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