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张氏医通》 - 眩晕 经曰。因于风。欲如运枢。起居如惊。神气乃浮。内经论眩。皆属于木。属上虚。仲景论眩。 以痰饮为先。丹溪论眩。兼于补虚治痰降火。 戴复庵云。有头风证。耳内常鸣头。上如有鸟雀啾啾之声。切不可全谓耳鸣为虚。... 明灯中医 2022-03-02 1.9W #张氏医通
《张氏医通》 - 螈 螈者。筋脉拘急也。 者。筋脉弛纵也。俗谓之搐。小儿吐泻之后。脾胃亏损。津液耗散。故筋急而搐。为慢惊也。俗不知风乃虚象。因名误实。反投牛黄、抱龙等祛风药致夭枉者。不知其几。大抵发汗后失血后产后痈疽溃后... 明灯中医 2022-03-02 2.0W #张氏医通
《张氏医通》 - 跌扑 经云。人有堕坠。恶血留内。腹中胀满。不得前后。先饮利药。金匮治马坠及一切筋骨损方。 大黄一两。另用酒一大盏浸。及桃仁、蒲黄、甘草、发灰。以童子小便煎成。纳大黄。去滓。分温三服。先以败蒲席煎汤浴之。浴... 明灯中医 2022-03-02 2.0W #张氏医通
《张氏医通》 - 疠风 经云。疠者。营气热 。其气不清。故使鼻柱坏而色败。皮肤疡溃。风寒客于脉而不去。名曰疠风。风气与太阳俱入。行诸脉俞。散于分肉之间。与卫相干。其道不利。故使肌肉 而有疡。卫气有所碍而不行。故其肉有不仁也... 明灯中医 2022-03-02 2.2W #张氏医通
《张氏医通》 - 痉(与缵结二论痉例参看) 经云。诸痉项强。皆属于湿。肺移热于肾。传为柔痉。金匮云。太阳之病。发热无汗。反恶寒者。名曰刚痉。太阳病。发热汗出。而不恶寒者。名曰柔痉。太阳病。发热脉沉而细者。名曰痉。为难治。太阳病。发汗太多。因致... 明灯中医 2022-03-02 2.0W #张氏医通
《张氏医通》 - 胃风 经云。胃风之状。颈多汗恶风。食饮不下。鬲塞不通。腹善满。失衣则 胀。食寒则泄。诊形瘦而腹大。 胃风者。头面肿起。右关脉弦缓带浮。多因饮食后乘凉所致。喻嘉言曰。胃风变证有五。一曰风成为寒热。以风入于胃... 明灯中医 2022-03-02 1.8W #张氏医通
《张氏医通》 - 破伤风 破伤风证。因击破皮肉。风邪袭入。而发热肿胀。治法与感冒不异。又诸疮溃后。风邪乘虚内袭。其候最急。往往视为寻常。致变种种。多有不可救疗者。亦有疮热郁结。多着白痂。疮口闭塞。气难宣通。而热甚生风者。或有... 明灯中医 2022-03-02 2.0W #张氏医通
《张氏医通》 - 香港脚 千金论云何以得之于脚 问曰。风毒中人。随处皆得作病。何偏着于脚也。答曰。夫人有五脏。心肺二脏经络。所起在手十指。肝肾与脾三脏经络。所起在足十趾。夫风毒之气。皆起于地。地之寒暑风湿。皆作蒸气。足常履之... 明灯中医 2022-03-02 2.0W #张氏医通
《张氏医通》 - 百合 金匮云。论曰。百合病者。百脉一宗。悉致其病也。意欲食。复不能食。常默默。欲卧不能卧。欲行不能行。饮食或有美时。或有不欲闻食臭时。如寒无寒。如热无热。口苦小便赤。诸药不能治。得药则剧吐利。如有神灵者。... 明灯中医 2022-03-02 1.9W #张氏医通
《张氏医通》 - 痹 经云。风寒湿三气杂至。合而为痹。风气胜者为行痹。寒气胜者为痛痹。湿气胜者为着痹。以冬遇此者为骨痹。以春遇此者为筋痹。以夏遇此者为脉痹。以至阴遇此者为肌痹。以秋遇此者为皮痹。 行痹者。病处行而不定。走... 明灯中医 2022-03-02 1.7W #张氏医通